高等教育 /

主页 > 高等教育 >

合作院校: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中医学院(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院校,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中医药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是1956年创建的河北省中医专科学校。1958年,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并入,定名为河北中医学院。1995年,与河北医学院等组建为河北医科大学。20134月经教育部批准,以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为基础恢复建立河北中医学院。20141015日,河北省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共建河北中医学院协议。

 

截至20194月,学校拥有杏苑、橘泉和祁州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57.67亩,建筑面积19.06万平方米,开设23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职工806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7700余人。


校史发展

1956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保定市兴建河北省中医专科学校。

1958年,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并入,定名为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中医学院

1962年,河北中医学院建制天津中医学院,史称河北天津中医学院。

1970年,河北天津中医学院迁至石家庄与河北医学院合并,改称河北新医大学,设医学、中医两个专业。

1972年,石家庄地区卫生学校创建。

19798月,河北省委决定河北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

1993年,石家庄地区卫生学校更名为石家庄卫生学校。同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

19955月,根据河北省政府决定,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北医科大学。

2004年,石家庄卫生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91110日,河北省政府、省教育厅决定石家庄卫校并入河北医科大学,是为河北医科大学西山校区。

2013418日,原河北医科大学西校区(中医学院原址)改称河北中医学院橘泉校区,原河北医科大学西山校区(石家庄卫校原址)改称河北中医学院杏苑校区。

201410月,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协议,河北中医学院成为省局共建高校。

201411月被确定为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

2015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确认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79月,河北省安国药材种植试验场并入河北中医学院。

办学条件编辑

院系专业

截至20194月,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针灸推拿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共课教学部、社会科学教学部、临床医学院等教学机构,开设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药学、口腔医学技术、应用心理学、中药栽培与鉴定、市场营销、汉语国际教育、中药制药、助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中医儿科学、中医养生学等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截至2021924日,学校有在编教职员工2758人(含直属单位),其中,校本部845人,第一附属医院1617人,第二附属医院209人,省中医药科学院87人,正高职称287人、副高职称474人。学校拥有专任教师725人,其中,博士学位201人,硕士学位423人。学校拥有一支学养深厚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其中,博士生导师54人、硕士生导师415人。拥有一批学识渊博、享有盛誉的名医名师,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中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青年岐黄学者、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以及省管优秀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各类人才工程专家人选共计100余人。[2]

优秀教师

 

国医大师:李佃贵

全国名中医:刘启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赵玉庸、宗全和、薛芳、海滨、许占民、高诚、郭忠印、倪蔼然、薄木真、李佃贵、陈志强、郭登洲、王彦刚、杜惠兰、高维娟、牛丽颖、杨倩、裴林

全国先进工作者:李佃贵

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李佃贵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高维娟

国家卫计委卫生先进工作者:杨倩

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安胜军

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马新云

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薛芳、赵玉庸

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赵玉庸、孙宝惠、李佃贵、董燕平、汪慰寒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赵玉庸、李佃贵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孙宝惠、李佃贵、董燕萍、刘启泉、刘保和

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薛芳、孙宝惠、李佃贵、董燕平、刘启泉、刘保和、杜惠兰、阎艳丽、贾春生、裴林、方朝义、陈志强、梅建强

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李佃贵、方朝义

第二届“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传承人奖:杜惠兰

全国首届杰出女医师:杜惠兰

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刘启泉、裴林

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张洁、毛宇湘、田军彪、檀金川、郭喜军

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李波、杜艳茹

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陈小华、佘延芬、白海燕、罗亚萍、潘利敏

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行政事业类):刘要军

全国优秀教师:薛芳

全省先进工作者:郭登洲、金琦

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孙士江、郭登洲

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李佃贵、陈志强、郭登洲、王艳君、王彦刚、杨倩、裴林

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李佃贵、刘超颖、陈志强、王艳君、刘建平、高维娟、王鑫国、郭登洲、裴林、王彦刚

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杜惠兰、贾春生、田军彪、李爱英、杨倩、牛丽颖、许庆友、苏春芝、袁军

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李佃贵、赵玉庸、薛芳

河北省优秀医学教育工作者:李佃贵

河北省卫生系统科教管理先进工作者:李佃贵

第二届河北省名中医:王彦田、刘启泉、刘建平、刘保和、杜惠兰、张国恩、梅建强、葛建立、董燕平、裴林、檀金川

“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杜惠兰、王鑫国、高维娟、陈志强、王月华、范焕芳、王少贤、刘玉、王娜、石新丽、张泽坤

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贺明

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杜惠兰、方朝义、张一昕、严玉平、于文涛、李爱英、刘启泉

河北省高等学校中医药教学名师:王茹、王鑫国、许庆友、张一昕、李永民、张德英、陈志强、阎艳丽、董尚朴

河北省优秀教师:李佃贵、王鑫国、赵玉庸、董尚朴、杜惠兰、梁文杰、徐志峰、秦杏蕊、谢永辉、严玉平

河北省模范教师:阎聚峰、许庆友  

河北省师德标兵:方新文、司秋菊

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马志红

河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许淑艳、谢永辉

河北省高校优秀辅导员:谢永辉

学科建设

截至20185月,学校拥有2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省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7个,河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项目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7个。

授权学科

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中医

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中医、中药学、护理

重点学科

类别 学科门类 所属一级学科 学科名称

河北省重点学科 医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医学 中医学 中医肾病学

医学 中医学 中医脾胃病学

医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基础

医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

医学 中医学 肛肠学

医学 中医学 急诊学

医学 护理学 护理学

医学 中医学 眼科学

医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85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本科教育创新高地、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各2个,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河北省精品课程12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中西医结合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河北省高等中医药本科教育、中西医结合教育

省级精品课程: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妇科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刺法灸法学、中药药理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学术科研编辑

科研机构

截至20194月,学校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Ⅱ级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研究室1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3个,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河北省工程实验室1个,河北省高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2个,协同创新中心(培育)1个,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研究室3个。

河北中医学院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

实验室名称

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浊毒证重点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慢性胃炎浊毒证重点研究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Ⅱ级实验室 中药药理实验室

生理学实验室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慢性肝病浊毒证重点研究室

溃疡性结肠炎浊毒证重点研究室

科研成果

2008年至2012年,学院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1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发表学术论文1335篇,其中SCI收录28篇、中文核心期刊688篇;出版学术专著205部,其中主编、副主编73部。编写教材258部,其中主编14部、副主编33部;教学研究立项42项;发表教改论文194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94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8万册,其中线装古籍图书2.27万册,珍善本1299册。

学术期刊

《河北中医药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河北省高校优秀学报。是主要反映学院科研、教学和临床的学术成就和科研成果。学报自创刊以来曾多次获河北省高校优秀学报奖、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1997年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科技部统计源期刊。

文化传统编辑

校训

博学求源 厚德济世

博学求源意在体现医学生的学识素养。

“博学”:出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中庸》也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论述。

“求源”:溯本求源之意,出自唐代名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厚德济世意在体现医学生的人文情怀。

“厚德”:语出《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就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水平,做到理想崇高、信念坚定、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像大地一样,包容万物,无所不载。

“济世”典出《后汉书·费长房传》“悬壶济世”。体现一名医务工作者(医学生)的价值追求,也是告诫广大从医者谨记职业操守,践行救死扶伤。